截至2月8日,我国2023年快递业务量已突破100亿件,仅用时39天。 2月份以来,日均快递量突破3.3亿件。然而,在行业快速复苏的背景下,却有一个老巨头“摇摇欲坠”。
(资料图)
据多家媒体报道,广西、山东、河北、广东、江苏、黑龙江、上海等地的送货上门服务已暂停并拖欠费用,涉及金额数万元。其中,广西近百家网点去年全部撤出。甚至有加盟商爆料,经营七年累计亏损近百万元。
这位昔日的民营快递领军人物为何落得如此困境?我先简单介绍一下。成立至今已有29年历史,总部位于北京。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快递物流公司之一。依托项目物流,逐步打造仓储、分拣、包装、配送等服务。
官网显示,拥有直营分行32家,网点4374个,100%覆盖省会城市、直辖市;全国共有35个运营中心、269个配送站,配送总面积21万平方米;南航与国航、700条航线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。
陈平(左) 陈东升(右)
创始人陈平被誉为“中国私人快递之父”。 20世纪90年代,31岁的他赴日本留学。他被街上挂着“宅急便”、“宅急便”等招牌的快递店所吸引,于是一边学习一边在佐川急便打工。
当时,国内快递业务还是一片空白。人们通常去邮局寄包裹,但如果要寄大件物品,就必须去铁路。他决定将“Za-Q-Bin”商业模式引入中国市场。 1994年,他与二哥陈东升各出资25万元在北京创办双辰快递(斋吉快递的前身,“双辰”谐音“双辰”)。
这家只有7个人、3辆车的小公司,一开始包揽了一切,包括送花、送烤鸭、帮人搬家,甚至还代送孩子。经过一番探索,宅九快递定位B2B模式,承包大客户的发货和项目物流,为诺基亚、摩托罗拉等厂商提供四五个主仓、37个平行仓、全国20多个仓库、爱立信和三星。独立仓库的仓储和配送服务。
抓住企业物流发展的黄金机遇,宅配快速增长,市场已形成“南顺丰、北宅宅配”的格局。 2002年,公司营收突破亿元,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三大城市建设物流基地。
次年货物周转量突破4000万件,成交额6亿元。以726.29%的增速位列中国成长企业百强第四位。陈平荣获“2003年度中国十大新锐企业家”称号。到2007年,其营业额达到13亿元,超越顺丰成为“第一民营快递公司”。
今年,随着国内电商平台的快速崛起,快递物流成为小件商品形式的新服务,三通一快迅速崛起。然而宅配似乎摇摆不定,错失了电商物流的发展机遇,眼睁睁地看着对手不断逼近。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,他仓促进军小包裹快递业务,并斥资1亿元进行网络和设备改造。短短9个月内,招聘了1万名新员工,开设了2000个新网点,购买了400辆新卡车。结果,厄运降临“全球寒冬”,华平突然终止合作,公司很快陷入经营危机。
展望未来,宅配企业频频出击,试图重返第一梯队。例如,星辰快递成立,定位电商物流,获得阿里巴巴7000万元战略投资;又如,借鉴通达加盟模式,推出“前端仓即时配送”,但效果并不理想。
现任董事长王洪涛曾总结道:“我们向顺丰学习,但中路已经濒临崩溃。后来我们想拥抱电商,追随通达,但还是失败了。我们一直想向别人学习,我们几乎失去了向别人学习的基因。“如果宅配继续走原来的路,总规模至少有200亿元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2008年,当得知主打小件物流的顺丰营业额已升至26亿元时,陈平坐不住了,决定南下收购,加速收购速度。小件业务布局。结果,他被王伟拒绝了。如今,顺丰速运已成为市值2700亿的巨头,而宅配却逐渐淡出公众视野。
陈氏兄弟早已退居幕后。未来宅配将走向何方?从公开信息来看,该公司近年来正在重拾“供应链物流”基因,为品牌商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务。业内分析人士认为,与UPS等巨头相比,目前国内真正的供应链物流企业少之又少,行业缺乏相应的成熟人才和基础设施。宅配企业想要东山再起并不容易。